起源
一根扁擔,樸實不貪
胡切麵源自日劇時期的「古月軒」,那時當家的是海派的胡龍華「馬龍仔」,有日清晨,馬龍仔去市場的路上撿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竟是十萬元,當時的價值足以買一棟房子。
馬龍仔拾金不昧,十萬元交付派出所,日本警官好奇馬龍仔到底是什麼來歷,竟然能不為貪字所撼動,調查了馬龍仔原來是市場裡賣切仔麵的老闆,警官來到市場的古月軒,坐下來嚐了一口切仔麵,清甜的大骨湯頭和質樸的黃麵條,讓胃囊充滿了溫暖的滿足感,日本警官為馬龍仔的為人所感動,寧願自己揮汗辛苦切麵,也不隨便貪圖意外之財,心想這麼棒的味道只有在地人知道太可惜了,回去後報告上級,當時日本政府便頒布一項命令,「本地與外地客,要食就到古月軒」造就古月軒的一代風華。
子承父訓,突破瓶頸
日本戰敗撤退,國民政府來台,一切物資開始吃緊,原使用鴨肉湯底的胡切麵,為不忘初衷堅持父訓,寧願壓縮自己的利潤,也不願犧牲湯頭的鮮甜,第二代胡瑞松「胡老爺」開始改用當時天價的豬肉,在食材配給制度的當時,一碗誠意十足的切仔麵,是士紳外出時給自己的慰勞跟肯定。
飲水思源,回饋鄰里
胡切麵傳承到了第三代,有黑狗兄稱號的胡國雄「黑狗兄」接手,風趣幽默的閒談家常,常逗得客人一家老小呵呵大笑,「黑狗兄」在埔里當地以好人緣著稱,埔里大小活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盛情參與,為得是感謝埔里鄉親對胡切麵的愛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胡切麵演變成工作忙碌時,午晚餐的首選,因為原本新生路的用餐區座位已不敷使用,胡國雄決定將胡切麵從新生路巷內拓展到仁愛公園旁,方便造訪埔里的旅客,都可以容易找到埔里的古早味。
深耕在地,飄香國際
現在由第四代胡仁智經營,目標致力於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在麵店本身,慢慢改變傳統麵店的舊習慣,注意烹煮每道餐點的穩定性,希望品嘗胡切麵的客人在數年或數十年後都能再回到埔里回憶古早味的胡切麵。在埔里當地,與埔里的小農合作,小農種植的過貓、小黃瓜、韭菜、豆芽菜都融入胡國雄古早麵的餐點裡,種菜的阿伯、阿嬤不用煩惱菜賣不出去、生活不下去,只要快樂專心的拔雜草、澆水、施肥,期待豐收,產地的農作不用太多的調味,就是清甜美味。在推廣台灣傳統文化上,積極與政府合作,參加台北國際美食展、新加坡美食展,期許台灣傳統的古早麵能在國際舞台上飄香。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 1000 - 1930
星期六、日: 1000 - 2000